新西兰林业的重要性
林业在新西兰经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年收入约6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6%,并为3.5万至4万人提供就业机会。林产品是新西兰第三大出口创汇产业,仅次于乳制品和肉类。
新西兰的林业发展
1921年,新西兰林务局成立,负责管理本国的森林资源。为了保护原生林,新西兰限制原生木材出口,并于1925年启动了一项种植30万英亩(12万公顷)外来树种的十年计划。辐射松在新西兰生长速度较快,因此成为投资者的首选,并引发了大规模土地购买和种植活动。
1959年,新西兰林业局启动了第二阶段种植计划,旨在再种植48.56万公顷森林。随着时间的推移,森林面积不断增长,卡因加罗阿森林从1960年的10万公顷增加到1970年的12.28万公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种植林之一。
20世纪90年代,约10%的新西兰国有森林转让给了海外公司,导致私营公司逐渐主导该行业。目前,新西兰共有1010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38%。其中,800万公顷为原生林,210万公顷为种植林。
新西兰的林业主要依赖可持续管理的种植林,其中约90%的树种为辐射松,其余包括道格拉斯冷杉、桉树和其他软硬木树种。受20世纪90年代森林权属转移的影响,目前新西兰96%的种植林为私人所有,用于商业木材生产。
2022年,新西兰原木出口金额为35.6亿新西兰元,锯材出口金额为9.8亿新西兰元。中国、韩国、日本是新西兰原木出口的主要市场。近年来,新西兰对中国出口贸易显著增长,2022年,新西兰对中国的原木出口金额达到31.5亿新西兰元,占全年出口贸易金额的88.4%。
**“10亿棵树计划”开启新一轮种植周期**
在新西兰各地快速造林后,其森林面积自2004年以来一直相对稳定,直至2018年实施“10亿棵树计划”。该计划旨在2028年前种植10亿棵树,开启了新一轮种植周期,自2018年起,新西兰森林面积逐年快速增加。
新西兰最大的木材产地是中央北岛,2020年拥有56.4万公顷森林面积,占新西兰总量的33.98%,是排名第二的南北岛的两倍。排名第三的是北地,占比约11%。得益于丰富的林业资源和便利的运输,中央北岛拥有新西兰最大的港口陶朗加,该港口是新西兰原木出口的主要港口。
新西兰大部分人工林为辐射松,因此在2018-2020年期间,辐射松的砍伐量约占新西兰总采伐量的93%。自2018年以来,所有物种的总收获量有所下降。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新西兰的采伐和原木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收获量大幅下降,从2018年的46,895公顷降至2020年的33,253公顷,下降了29.1%。其中,辐射松收获量从44,017公顷降至31,088公顷,下降29.3%。
大部分辐射松树龄在26年以下,集中在21-25年之间,这是因为1990-1998年是新西兰树木种植高峰期。辐射松最适宜的收获树龄为26-30年,因此目前大部分种植的树木已达到采伐年龄。未来2-3年,新西兰原木供应将保持高位。但由于20世纪90年代种植面积增长放缓,2025年后新西兰原木供应量将缓慢下降。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预测,2034年新西兰的木材供应量将降至2290万立方米,此后将持续增长,受“10亿棵树计划”的影响,2045年供应量将达到3692万立方米。
**林产品受极端天气和海外需求影响较大**
新西兰原木主要用于出口,2022年新西兰原木年出口量为2027万立方米。中国是新西兰原木的最大进口国,进口量达1806万立方米;其次是韩国和日本,进口量分别为179万立方米和18.9万立方米。从港口来看,陶朗加是新西兰出口量最大的港口,2022年原木出口量达到594.1万吨,是排名第二的吉斯伯恩港的2.4倍。
2022年,新西兰锯材出口量为139.8万立方米,出口目的地相对分散。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国,占比为17.8%,其次是中国和澳大利亚,占比分别为13%和8.9%。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