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7 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了 2024 年上半年北京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 21791.3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4%。
总体来看,传统优势领域和新兴领域共同发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的稳步向好发展。今后,北京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培育和发展新的生产力,巩固经济回升态势,促进经济高质量稳步增长。
传统优势领域稳步发展
数据显示,全市第三产业产值占比高达 85% 以上,是北京经济的稳定器,发展形势总体良好,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明显。相较全国上半年 5% 的经济增长率,北京以 5.4% 的增速领跑,主要得益于其在优势领域科技创新的布局和发展。
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工业共同撑起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八成。
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增长 12.4%,新兴软件开发、工业互联网支持服务、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等技术支持类服务均增长 15% 以上。金融业产值增长 5.8%,较一季度提高 1.1 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 7.1%,受消费电子、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产量提升带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 20.1% 和 16.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七成。
需求结构优化增强了经济韧性。上半年,投资比重得到提升,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和设备购置投资合计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52.7%,同比提高 0.9 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26.5%,电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相关项目快速推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消费方面,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 4.0%,服务性消费额增幅达到 8.3%。与升级类消费相关的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27.2%、12.4%,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增长近三成。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活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叶堂林认为:"促进经济发展就是要提振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信心。今年以来,一系列促企惠民政策持续发力,进一步激发了北京经济的活力。"
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表示,北京市积极打造“北京服务”品牌,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支持企业发展的环境。上半年,新纳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超过两倍,其中电子、汽车、医药及装备行业企业占三分之二;新纳统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收入增长超过两位数,应用软件开发和影视节目制作等行业贡献突出。
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政策持续释放效能。1月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8.9%和8.3%,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倍增,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8.4%。
为激发市场需求,北京市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绿色智能家居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上半年,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由负转正。文旅消费活动持续推广,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旅客周转量和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分别增长42.8%和48.0%;1月至5月,文旅融合领域收入增长14.1%,高于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5.1个百分点。
为增进民生福祉,北京市推出稳岗扩岗、高频次就业招聘和精准就业帮扶等十项专项行动。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3%,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1%。在惠农增收措施带动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快于城镇居民2.7个百分点。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96.5%和89.6%。
从2024年上半年北京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叶堂林预计,北京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表示,北京市创新资源丰富,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自2019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以上。1月至5月,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4%,工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研究开发费用分别增长14.5%和9.4%。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1.0%。中关村示范区重点企业技术收入增长24.0%,占总收入的比重提高3.8个百分点。
数字赋能提质增效。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7.8%,核心产业增长10.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5%,其中数字产品制造增长69.6%,数字要素驱动和数字产品服务增长超过一倍。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升了企业产出效率,使用机器人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人均产值同比增长超过10%。新兴领域显现出强劲活力。
新兴产业发挥着强劲的拉动作用。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重叠)的增加值分别增长了9.0%和12.9%,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超过了四成和七成。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5G智能手机和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分别增长了3.5倍、87.0%、16.9%和12.4%。
新业态发展加速。1-5月份,文化新业态企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3.1%,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收入的比重达到了71.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