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因财务报表造假或股价长时间低于1元遭遇特殊处理,包括警示(ST)和终止上市交易。
数据显示,今年被“戴帽”的238只股票中,公募基金重仓持有24只。其中,指数型基金占“踩雷”基金的主要比例。
业内人士指出,一只指数的成分股通常每半年调整一次。若成分股被ST,指数基金一般不会主动剔除,因为一旦剔除,基金和指数的业绩就会出现偏差。
7月5日,一家上市公司公告,因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其股票交易将被其他风险警示。该公司股票自7月8日起停牌1天。
一季度末,3只基金持有该股,分别是创业板ETF、中证光伏产业ETF和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基金,持股数量分别为1994.31万股、1151.35万股和1002.46万股。
同样在7月4日,一家上市公司公告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因股票在6月4日至7月2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发交易所终止上市情形的相关规定。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该公司股票自7月3日起停牌。截至7月2日,该公司今年以来股价已暴跌77.5%。一季度末,一只中证500ETF持有该公司股票4253.2万股。
6月底,另一家上市公司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及交易所相关股票终止上市情形,于6月24日起停牌。一季度末,一只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基金持有该公司股票2105.31万股。
截至7月5日,今年以来,A股共有238只上市公司被实施特别处理,仅7月就有20只股票被ST或加*。在这些被处理的股票中,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有24只。
从重仓暴雷个股的基金来看,指数型基金占主导。例如,重仓一只ST股票的6只基金中,5只都是指数或指数增强型基金。
根据基金一季报,今年以来踩雷ST个股的指数基金主要跟踪中证500、中证1000等中小盘股指,以及细分行业指数。
“一只指数的成分股一般半年调换一次,若有成分股被ST,一般指数基金不会主动将ST个股调出,因为一旦调出基金和指数便会产生业绩偏差。”一位公募人士表示。
目前,指数型、量化型基金如何针对ST个股做出快速反应,已成为不少公募面临的难题。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