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五周年,期间多项市场数据表明,科创板已成长为公募基金配置资产的重要阵地。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科创主题基金总规模超过2200亿元。与一季度遭净赎回不同,二季度期间,126只科创板主题基金获净申购份额超130亿份。
兴业证券研报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对科创板配置比例为9.76%,较一季度下降0.11个百分点。但科创板超配比例上升,从3.20%提升至3.39%。
科创板指数产品日益丰富,已发布20余条科创板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近15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科创板200指数将于2024年8月20日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医疗指数和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也将于7月20日发布。
政策层面,证监会出台《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简称“科创板八条”),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发挥资本市场的职能,更好服务国家现代化进程。
财通证券指出,“科创板八条”是继“国九条”后,另一项高瞻远瞩的资本市场政策,对“硬科技”融资给予更多支持,鼓励收购优质未盈利企业,允许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有利于科创板后续并购的发展。
科创板系列指数自“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备受市场关注。瑞银证券表示,科创板过去五年扶持了500多家科技企业发展,在吸引和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和实体经济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总体而言,这些企业上市后研发投入大幅增加,营业收入和利润均明显提升,体现了科创板对科技创新企业的积极引导和赋能作用。
东吴证券认为,大国博弈与科技革命交织演进,国家“深化改革”政策框架中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和科技工作的优先级明显提升。科技创新的定位已从“驱动发展新引擎”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科创由辅助角色向核心角色转变。
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进行,大国在产业浪潮中争取核心技术高地,以掌握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去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科技博弈下关键技术封锁对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如芯片制造)带来难题,倒逼我国通过科技创新攻克技术瓶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