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确定原发病灶的恶性肿瘤,即原发不明恶性肿瘤,一直是肿瘤治疗中的难题。近日,中国医学专家团队经过七年研究,率先证实了对原发不明肿瘤进行“部位特异性治疗”的有效性。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胡夕春教授和罗志国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基因检测技术预测原发不明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来源,并进行“部位特异性治疗”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传统经验性化疗”方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 32%,中位总生存延长 9 个月。
这项重要临床研究已发表在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上。据悉,原发不明肿瘤因原发病灶无法确定而得名,患者常表现为仅发现转移灶而无法发现原发病灶。这类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 2%~5%,但死亡率较高,治疗效果长期停滞不前。
胡夕春教授表示,“经验性化疗”已无法满足肿瘤学的发展需求,无法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打击。尽管基因表达谱检测可推断原发不明肿瘤的组织来源,但其临床治疗价值尚未得到证实。
2017 年,胡夕春教授和罗志国教授团队启动了“Fudan CUP-001”临床研究,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更精准地推断原发不明肿瘤患者的原发灶,从而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研究结果表明,“部位特异性治疗”显著改善了初治原发不明肿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有望成为未来原发不明肿瘤患者的精准治疗新选择。
《柳叶刀·肿瘤学》同期发表的述评高度评价了该项研究,指出“部位特异性治疗将成为原发不明肿瘤诊疗标准,推荐使用基因表达谱检测指导的部位特异性治疗,将为原发不明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为了精准解决原发不明肿瘤和多发肿瘤的难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 2017 年 9 月组建了多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诊治中心。该中心汇聚了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妇科、放射诊断科和核医学科等多个肿瘤学科专家团队,形成多学科协同作战的局面。
在采访中,胡夕春教授提到,中心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多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诊治中心为依托,在既往“Fudan CUP-001 研究”的基础上,目前正在进行一系列的研究项目。团队将持续开展创新性科研成果,为原发不明肿瘤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