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3日电(记者杜燕 陈杭)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谈及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时表示,“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任务还很重。”成为世界遗产表明保护级别得到进一步提升,需要继续做好已承诺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将中华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是这座古老城市的灵魂和脊梁,支撑着城市的框架,连接着历史精华区和遗产,形成了古都文化的天然谱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城市记忆。
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单霁翔表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任务还很重。”成为世界遗产意味着成为了世界关注的人类文化遗产和文化代表作,对保护级别的进一步提升。市民和游客需要共同尊重中轴线,“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从而惠及更广泛民众的生活、推动城市建设发展,我们努力实现这种良性循环。”
自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来,北京中轴线在疏解、修缮和环境整治中,历史格局和风貌得到逐步复原和再现,人居环境和城市风貌稳步提升。沿线众多博物馆和文化空间也陆续向公众开放。
单霁翔认为,今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文物建筑只有做好保护、修缮和向公众开放,融入人们的生活,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单霁翔到访每个国家都会了解该国拥有多少项世界遗产。他表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北京拥有8项世界遗产,是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这些都是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
他强调:“我们要继续做好已承诺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世界遗产是一个大平台,申报世界遗产的一个目的是将中华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多年来,单霁翔一直致力于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他参与节目录制、出版书籍,还乐于用创新方式吸引更多人关注文化遗产,让人们在全新深刻的文化体验中享受丰富的文化成果。
推动中国大运河和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单霁翔从未停下脚步。在他看来,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但每年只能申报一项文化遗产,还有许多项目在排队等待。而作为首都的北京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还有许多项目等待进一步挖掘,有望申报世界遗产。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