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许多孩子随父母回到爷爷奶奶在农村的家中,原本可以尽情观赏夜空繁星点点。父母和孩子沉浸于手机中,似乎再也找不回曾经静心欣赏浩瀚星河的时光。希望大家放下手机,与长辈促膝长谈,享受夏夜的星空。
暑假来临,不少家长与孩子展开斗智斗勇,防止他们沉迷电子产品。
徐灵是一位初中生的母亲,她告诉记者,儿子最近常与她争吵。为了减少儿子的游戏时间,徐灵规定每天下午上交手机,晚上收取手机,其他时间将手机锁在柜子里。儿子以期末考试成绩提高为由,要求不限制或延长手机使用时间。
许多家长与徐灵面临着同样的烦恼:是否应该管控孩子使用手机?如何管控?近期,一段网络视频引发热议,显示一名不满十岁的男孩哭喊着向母亲讨要平板电脑。
漫长的假期,未成年人的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如何防止他们沉迷游戏和短视频?
为何青少年容易沉迷游戏和短视频?
25岁的洛安在北京从事游戏策划工作。今年6月,他在社交平台上回应了一位父亲的提问——“如何戒除初二儿子沉迷游戏的行为”,并意外收到其他人的类似咨询。洛安认为,孩子沉迷游戏,必定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就感。他表示,任何成功的产品或流行的游戏,本质上都满足了人们内心的需求。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副主任医师钟娜介绍,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关注点从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认可,转向获得同伴群体认可,从服从权威转变为探索自我,因此心思变得敏感;生理上,青少年大脑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弱于成年人,特别喜爱新奇刺激的事物,难以区分长远利益和风险。
受到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影响,青少年阶段是心理疾病和精神问题的高发期,包括游戏成瘾问题。
钟娜表示,青少年受环境影响较大,家庭变故、同伴群体中游戏玩家较多、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游戏成瘾的发展并非单纯源于孩子个人的品质或生理问题”。
一些青少年沉迷游戏是因为出现了情绪问题。钟娜解释,比如孩子面临抑郁、欺凌或社交焦虑,他们通过玩游戏来缓解负面情绪。家长应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只针对游戏成瘾,要真正理解孩子玩游戏的动机。
除了游戏,短视频在青少年中也十分流行。2018年回国任教的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胡玉正教授发现,伴随着国内短视频行业兴起并迅速走红,短视频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潜在成瘾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拓展了研究方向,关注短视频成瘾问题。“短视频对用户没有门槛,只要有手机就能刷,且平台的推荐机制可以迎合用户喜好,每个人都能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研究发现,观看短视频会抑制大脑中的认知控制区域,如记忆系统和监测系统。这解释了为什么刷完短视频后,人们常忘记原本计划做的事,且难以控制观看行为。
胡玉正指出,这种抑制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不易沉迷短视频,而另一些人则容易被吸引。但造成差异的原因仍不明确。
胡玉正表示,父母行为对青少年手机使用影响很大。如果一家人在一起时各自玩手机,会让孩子误以为玩手机是消磨时间的一种正常方式。紧张的学业压力也导致青少年在闲暇时选择即时满足的手机消遣。
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陪伴和管教,更可能过度使用手机和刷短视频。
游戏成瘾有明确的行为特征,应避免扩大诊断。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这意味着对游戏成瘾的诊断和治疗已规范化。
钟娜认为,家长对孩子玩手机往往过度焦虑,认为孩子拿起手机就是娱乐。但从临床角度来看,游戏成瘾并非指寒暑假期间或参加比赛时游戏玩得多。判断成瘾存在明确的行为特征,症状持续时间需超过一年。
具体而言,钟娜表示:一是玩家在游戏时长、频率、充值金额和投入程度完全失控;二是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事务,如饮食、睡眠和学习;三是尽管游戏带来了负面影响,影响个体正常社会功能,如人际关系恶化、学业或职业功能下降,但玩家仍无法自控,继续游戏。
钟娜提醒,不仅孩子,成年人若符合这三个病理特征,均可称为游戏成瘾。她强调判定游戏成瘾有严格标准,避免扩大化诊断。家长不应根据网络查询为孩子诊断。一旦严重成瘾,治疗非常棘手,因此强调早发现、早干预和预防。
胡玉正补充,青少年的自我反思和控制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现有的游戏成瘾诊断标准对青少年群体适用性有限,更适合于成年人。
任何未经疏导的“堵”都是不可取的。
洛安反对“戒瘾”的说法和极端做法,认为“任何未经疏导的堵都是不可取的,如断网、收手机、打骂孩子或苦难教育等”。
有家长提议将孩子送去电竞训练营,通过摧毁他们对游戏的信心从而让他们失去兴趣。一位专家认为,如果家长能在瓦解孩子信心之前,先在他们心中建立起其他自信,那么这种方法可能是有效的。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另一位专家表示,无论医生还是家长,在与孩子探讨游戏动机之前,前提是建立信任关系,让孩子相信他们能理解并帮助他。然后询问他们游戏或电子产品带来的好处和影响,“需要真正站在个体的角度,思考他面临什么问题,为什么打游戏,有什么心理困惑和现实困难等。”经过利弊分析,才能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没有一吃就能戒掉游戏的药物。治疗游戏成瘾,目前主要以心理干预为主。”专家建议家长和孩子商量出一个可行的计划,比如约定合理的游戏时间,试行两周观察效果。即使孩子没做到,也不要盲目指责,而是分析他做不到的原因,再调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另一位专家提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鼓励他们尝试更多事物,允许他们犯错。重要的是在孩子犯错后如何让他们从中学习,不要一味批评,“许多孩子没有动力去探索,因为一旦犯错就会面临批评,以至于有时间也不尝试任何其他事情,就想通过手机获得简单的精神满足,同时也不犯什么大错。”
(应采访对象要求,徐灵、洛安为化名)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