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2001 年,我们就已经喊出给学生减负的口号。近二十年过去了,学生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愈发沉重。近些年,情况愈发严重,学生抑郁和跳楼事件頻發。
连许多老师都在呼吁减轻学生负担。那么,孩子的负担为什么越来越重?问题出在哪儿?原因很简单。其一,在减负的背景下,考试却越来越难,美其名曰减负不减质。
双减政策刚颁布时,家长们满怀期待,以为学生的负担能真正减轻。但减负的背景下,考试却越来越难。领导解释说,减负不能减质,给学生减负不等于不要质量。
减负背景下,考试题难度也不断增加。特别是新课改后,各科考试难度系数都大幅提高。出题原则基本都是:不考课本上的题,也不考各种辅导资料上的题,基本都是原创题,而且都是情景题,文字冗长,考察数学的还考察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给师生都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获得高分,不得不拼命刷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减负?其二,减负口号震天响,却不舍得减少考试科目,反而越来越多。
减负的最简单方法之一就是减少考试科目。老师们发现,减负背景下,学生的考试科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以小学为例,过去只考语文、数学和外语。近年来,还增加了科学和道德法治,小学就要考五门,学生的压力可想而知。到了初中,考试科目就更多了,不仅有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历史、道德法治、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传统科目,还有信息技术、体育等,多达十几门。
每天只有七、八节课,考试科目却有十几门。想想孩子们有多累?不上补习班、不写作业,恐怕连课本都学不完,更别说提高成绩了。其三,减负背景下,名校掐尖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焦虑情绪也在加剧。
近年来,减负的口号一直都在喊。但奇怪的是,教育却越来越内卷,名校掐尖也越来越激烈。
以上小学为例,现在的考试内容基本都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内容了。也就是说,要想让孩子考上名校,必须超前学习,小学五、六年级就要把初中知识学完。
许多初中生也在学习高中知识,大家都在竞争,看谁更厉害。超前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恨不得在小学就把初中和高中内容都学完了。
这样的教育环境导致家长也越来越焦虑,鸡娃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也越来越多。
教育不能什么都想要,减负更不能只是口号,更不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现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许多学校为此还开设了书法、编程、戏曲、劳动等课程。这些课程看似是为了学生好,实际上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我们的孩子本就课业繁重,每多开一门课,就会占用他们的时间。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白天学不完,只能晚上加班了。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