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外滩大会今日(9月5日)在上海开幕,大会主题延续“科技创造可持续未来”,10余位中外院士齐聚一堂,就AI时代下的金融科技挑战与机遇展开探讨,提出了一些别具一格的观点。
经济学视角:乘客舱位与集体智能
美国“三院院士”迈克尔·乔丹提出,当前AI讨论中忽视了3个方面:集体性、不确定性、激励机制。他认为,AI落地产业需形成协作集体,并引入经济学的“激励”视角。
迈克尔·乔丹强调了激励机制在市场经济和集体智能中的关键性。他提出“三层数据市场”模型,其中用户、平台和数据买家通过数据交换与服务提供形成闭环,企业可通过结合数据和服务建立与用户的激励机制,实现价值创造。
为此,迈克尔·乔丹引用了统计契约理论,即结合统计学和经济学的理论。该理论提出,代理人拥有私有信息,委托人通过激励机制建立数据和服务互促市场,平衡供需双方利益。
例如,航空公司将乘客分为不同的舱位,作为委托人的航空公司可根据代理人(乘客)的不同支付意愿提供不同价格,无需代理人透露个人信息。鉴于全球数据隐私监管日益加强,他建议用户隐私要求应“千人千面”,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平台成本。
技术创新:GPT+Chat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提出,AI+并非简单结合,而是数据、模型、算力的组合,云计算是AI时代的基础设施。他认为,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人工智能+,但其本质是机制创新,即数据、模型、算力的组合。
王坚以ChatGPT为例分析AI+,将其拆分为GPT+Chat,即AI基础模型+应用场景。他表示,在AI、AI+、AI基础设施的体系中,不仅技术在革新,机制和基础设施也在革新,三者同时发生变革令人激动,这些变革正在创造未来。
AI以人为本:IAAI
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提出,IA(Intelligent Augmentation,智能增强)是AI以人为本的发展路径,关注运用技术提升人类能力,强调人机协作,而非取代人类。
时刻牢记人工智能发展的初心至关重要。
沈向洋推荐了《Machine of Loving Grace》(中译:人工智能简史)一书。作者,纽约时报记者约翰·马尔科夫认为,尽管技术不断发展,帮助人类更有效地使用机器仍是最终目的。人机交互的成功之处在于做好这一方面。
沈向洋发表演讲,题目为《大模型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技术融合,产业跃迁》。目前,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主要集中于个人化应用。
联想、微软已推出人工智能计算机,苹果也宣称推出“苹果智能”,均朝着人工智能的个人化方向发展。
谈到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代理技术,沈向洋认为,尽管 ChatGPT 非常强大,但还远未达到“代理”水平。代理是指将人类生产力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进入工作到完成整个流程。公司的工作流程非常复杂,而 ChatGPT 目前仍主要专注于单点突破。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必须整合工作流程,分析行业,从大模型应用框架到平台,再到知识、技能、任务和对话,将其全部连接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