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称王:品质远超新鲜”


在汽车领域,谈论“品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品质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更关注智能驾驶、芯片、智能座舱和价格战等话题。

可以理解,当今的年轻人是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熟练运用互联网工具,并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思考。这种思维适用于大多数消费场景,但汽车除外。

汽车最本质的属性依然是交通工具。它的职责是安全地把人送到目的地,然后再安全地把他们带回来。

提升汽车安全性有多种方法,例如增加高强度钢的使用比例、引入更多的主动和被动安全配置,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设备、工艺和材料。采用单一的策略是不够的。负责任的汽车企业会从更全面的角度,用系统性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个词就是“品质”。

品质就像人体的骨架,支撑着整个汽车。品质是看不见的,在日常使用中也无法直观地感受到。只有在使用十年后回过头来看,才会发现这辆车从未损坏,“需要它时,它一定在”,“不仅在,还好用”,“可靠,从没让人失望”。

汽车是一种耐用消费品。在购买阶段,越关注品质,收获就越多。品质可以在多个方面提升用户体验,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以及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省心省力和省钱。

判断一辆车品质的高低有以下三种方法:首先是看销量。留意该车的月销量、年销量、国内累计销量或全球总销量。一般情况下,销量与单车成本呈反比,与车型品质呈正比。销量越大,成本越低,品质越高。其次是看标准。标准是否严格和成熟?所谓严格,就是要比行业标准高出50%或更多。以零部件盐水复合试验为例,一些车型进行了长达1440小时的试验,是行业标准的4倍。最后是看流程。一辆新车从立项到量产通常需要48个月,但通过体制和流程创新,可以缩短至40个月。更短的研发周期就意味着走捷径。走捷径的代价不是看得见的颜值、智能和舒适,而是看不见的品质。

敬畏之心是创新的基础,长期主义是理性的源泉。如果一个汽车品牌在三年内就完成了从建厂到设计、量产和交付的全过程,建议谨慎对待。手机可以尝鲜,因为价格相对便宜,最多也就是体验不好。汽车不同,车内坐着的是自己和家人。一旦出事,那可不是小事。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今年的车市十分热闹,价格战此起彼伏。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好车不妨从关注汽车品质开始。对于车企来说,与其过度宣传技术的“新鲜度”,不如让普通大众“买得超值、用得放心”,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品质高的发动机应该能保证全生命周期无大修,性能不衰减。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 铜山区品质中央空调维修-铜山区品质中央空调维修点
  • 火星人集成灶故障e5(火星人集成灶故障e5故障)
  • 厦门机场服务品质迈入品牌化发展新征程
  • 人民财评:提升住宿品质,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 中国冰箱品质排名(国内冰箱质量排名前十)
  • 川恒股份股东户数缩水14.97% 户均持股33.08万元
    上一篇 2024年06月26日
    共享航天成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下一篇 2024年06月26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09447454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