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3 日,《科创板日报》报道(记者 张洋洋)在当今科技界,继人工智能 (AI) 之后,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无疑是焦点所在。
在近日举行的启明创投·创业与投资论坛上,“具身智能: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成为讨论主题。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北大-银河通用联合实验室主任王鹤;清华大学助理教授、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穹彻智能创始人卢策吾展开深入探讨。
这三位学者也是具身智能领域明星创业公司的掌舵者。
王鹤所在的银河通用机器人,其首代泛化大模型机器人已于 5 月正式亮相,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正式预售,计划在商超、车厂、工业等场景验证落地。
今年 6 月,银河通用机器人刚刚获得 18 家机构 7 亿元的天使轮投资。
去年 8 月成立的星动纪元,目前拥有两款型号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小星和小星 Max,分别适配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今年年初,星动纪元获得超亿元天使轮融资。
穹彻智能是继达闼、傅利叶智能、智元机器人之后,上海又一家具身智能创企,该公司于去年 11 月成立。卢策吾本人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在业界颇具盛名,在斯坦福大学深造时师从知名人工智能科学家李飞飞。
**具身智能的“ChatGPT 时刻”来了吗?**
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是人形机器人设计之初的目的。
一项技术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技术突破只是一个开始,产业最后落地才能开花结果。
如果以人工智能为例,业界普遍认为语言模型和视频生成模型已经实现了从学术界向产业界的交棒,那么,在具身智能领域,这样的拐点是否已经到来?或者说,属于具身智能的“ChatGPT 时刻”将在何时发生?
对此,陈建宇直言,“具身智能的 ChatGPT 时刻还没有到来”。
他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虽然取得了很多新进展,但多任务的泛化性还不够。
“怎样判断 ChatGPT 时刻的到来?届时我们可以创建一个 API,每个人都可以对其发起挑战,就像挑战 GPT 一样,它所展现出的性能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卢策吾则认为,具身智能与 ChatGPT 不同,它是通过逐步实现一批批技能来发展的,可以理解为一批又一批技能的独立“ChatGPT 时刻”。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让商业飞轮先转起来,虽然这些时刻带来的震撼可能不会那么大,但确实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世界。
王鹤则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
他认为,人形机器人现在一定要具备“胜任力”,能够在具体的场景中完成工作,才能走向落地。
落地就是找到足够通用的场景,能够容纳足够多的机器人,同时通过可控的资源,用现有的方法实现目标。
银河通用通过合成数据系统攻坚导航、抓取和定位技术,在零售领域率先实现全场景闭环演练。这一概念验证预计将在今年至明年逐步应用于投资方美团的场景中,未来两三年内,银河通用机器人在超市和药店等场所的亮相可能逐步增多。
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现状是厂商加速推动产品应用,汽车行业便是典型场景。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进厂的消息不断,但据了解,各厂商的产品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
行业关注的重点在于人形机器人何时能正式开展商业化量产。业内专家认为,实现商业化量产的关键在于完成概念验证,确保产品与市场需求契合,并解决成本控制问题。
银河通用认为,概念验证是首要步骤,产品必须满足市场契合度,成本结构合理,才能在实际场景中发挥作用。受技术成熟度和厂商自研程度影响,人形机器人产品价格呈现分化趋势。
银河通用通过成熟硬件体系、千万级量产经验,控制成本,提升产品耐用性和部署能力,确保机器人稳定运行。穹彻智能强调快速概念验证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指出公司能灵活整合硬件,降低成本。
星动纪元认为,产业发展初期基于核心能力的出现,如泛化抓取能力和复杂地形行走等。目前,大多数公司致力于将核心能力转化为核心价值。星动纪元的机器人已在汽车、3C和家电等工业场景找到应用点,正在验证商业模式和技术可行性,预计明年完成部分验证。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