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了维护市场整体稳定,央行祭出了国债买卖、临时正逆回购等一系列操作。市场人士认为,在多因素共同推动下,债市波动或将显著收窄。 修正收益率曲线 在债市不断走牛的背景下,此前持续提示风险的央行近期频频出手。7月1日午间,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7月5日,市场消息确认,央行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了债券借入协议,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7月8日,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称,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 华龙证券分析师杨晓天表示,央行新创设货币政策工具能够使债券利率更合理反映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政策的目的在于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稳定资金利率,疏通从短端向长端的利率传导机制。
“央行不断祭出新的手段,显然是为了修正收益率曲线,应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前述资管机构投资总监对记者表示,比如债券利率持续下行会导致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风险增加,未来利率上行时此类机构负债端成本将显著上升,资产端也可能出现亏损。中美利差过大也不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增强我国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吸引力。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认为,从历史经验看,债券收益率的低位反弹可能给相关账户的净值和规模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两者之间还会形成相互强化的反馈,影响债券市场的稳健运行。在收益率出现过度下行苗头时,金融管理部门及时校正和阻断市场风险的累积是必要的。
与此不少市场人士也表示,长期国债收益率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期限溢价较低甚至为负,往往代表市场对长期经济增长态度悲观,也会削弱金融机构长期信贷供给的意愿,反过来进一步拖累实体经济发展,导致悲观预期的自我实现。健康的、斜向上的收益率曲线至关重要,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当前收益率曲线过于平坦,应尽力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张旭说。
手段侧重各有不同 从具体的工具作用来看,央行近期的新举措各有针对性。中证鹏元研发部资深研究员吴进辉分析,央行借券可以做前端融券和囤券,为适时卖出国债和后续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做准备。央行借券卖出操作的目的是维持长债收益率稳定,并控制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防范可能出现的利率倒挂。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